• 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消費者為何難獲雙倍賠償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采 時間:2023-10-31 10:09:18
    文檔

    消費者為何難獲雙倍賠償

    推薦度:
    導讀

    【消費者賠償責任】消費者為何難獲雙倍賠償 今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主題是“消費與責任”,北京西城法院與區工商分局及消協召開座談會,并通過近期案件的調研情況分析了消費糾紛的熱點問題。記者從中發現,消費者越來越善于利用消法維權,甚至只要發現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出現瑕疵,就以欺詐追究商家責任,到法院起訴雙倍索賠。事實上,法院認定欺詐有一定的標準,很多消費者因為自己的認識誤區輸了官司。 一,大商場頻發標識不當糾紛消費者雙倍索賠鮮獲支持 大商場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可以信賴的,但是近來,大商場卻頻繁出現銷售的商品實際成分與標識不符的情況,大商場眾多的北京西城區去年一年發生類似商場被訴案件數十件??纱蠖嘁韵M者撤訴或調解解決,在形成判決的案件中,鮮有消費者獲得雙倍賠償。 王女士在首都時代廣場花1196元買了兩條“pantera”牌長褲,吊牌上注明的面料成分是65%羊毛、35%滌綸。此后,她把褲子送到國家棉紡織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質檢,結果卻是羊毛、滌綸和氨綸。 依據國家關于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規定,兩種及兩種以上纖維組成的混紡產品或交織產品,列出每一種纖維的名稱,并在名稱前面或后面列出對應的纖維含量。于是王女士認為商場已經構成欺詐,要求退貨,商場給予雙倍賠償。 法院審理后判定,王女士作為消費者享有知悉自己購買的商品真實情況的權利。商家沒有標注褲子的氨綸成分,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不過,雖然商場沒將商品的真實情況全面告知消費者,但王女士沒有證據說明沒標注氨綸對產品的質量、價格有較大影響或對人體及環境有較大損害等情形,也沒有證實商場故意欺詐。所以法院認定商場的行為雖然存在瑕疵,但并不構成欺詐。最終僅判決王女士將褲子退還商場,商場退給其1196元購物款,并賠償王女士檢測費50元。 在查閱去年十余份判決中,消費者得到雙倍索賠支持的僅有兩例。在這些案例中,法院都認定商品吊牌標注不當是商家的錯誤,但有的認為商家并沒有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或沒有主觀欺詐的故意;有的認為標注成分與實際不同并沒有改變商品的品質,因此很少認定商場欺詐,對消費者進行雙倍賠償。 二,消費者索賠有誤區認定商家欺詐有“門檻” 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有“如實提供商品或服務信息,尊重消費者知情權”的義務。若企業違反該義務,構成欺詐,應當給予消費者“雙倍賠償”??缮碳颐髅魇琴u了標識不當的商品,為什么消費者不能得到雙倍賠償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主任邱寶昌律師分析說,在追究商家欺詐責任的問題上,不少消費者認識上有誤區。 “認定欺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銷售者虛構商品說明、標準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為讓消費者產生誤解,并基于這種錯誤判斷而誤認誤購?!鼻衤蓭熍e例說,比如一件衣服標注的是100%羊絨,而實際卻是純羊毛,其保暖功能和商品價值明顯不同,商家肯定構成欺詐,但僅僅是商品成分有一點誤差,并不一定構成誤認誤購。而這種誤差到什么程度就對消費者構成影響,很多時候依據法官的個人裁量。 “比如說有一種老款轎車,2.0和2.5排量的車型用的是相同的說明書,標示車內裝有CD機,但事實上,2.0排量的車型并不具備。消費者以此要求商家雙倍賠償?!鼻衤蓭熍e例說,商家沒有區分標注肯定不對,但消費者買車并不是只為買CD機,僅僅因為說明書出現了標注的偏差就要求雙倍賠整車的錢也是不公平的。 法官表示,除了銷售者誤導消費的客觀行為之外,商家有沒有主觀上欺詐的故意也是一個認定標準。在以往的案例中,很多商家拿出商品生產廠家出具的合格證、鑒定等書面文件,以證明自己對標識不當的情況并不知情,沒有故意欺詐消費者。從司法實踐上看,這些證據確實可能會使銷售者避免承擔欺詐的雙倍賠償責任,但這種形式審查事實上讓違規的生產者鉆了空子,讓無辜的消費者吃了虧。 三,消法留空白賠償需細化律師建議設立獎懲機制 按照邱寶昌律師的說法,商品標識不當至少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消法卻沒有規定在不構成欺詐的情況下,如何處罰商家侵權行為。因此,就會出現很多消費者起訴商家賣標識不當的商品后,最多只能落個照價退貨,而得不到任何自己知情權被侵犯的賠付或補償,哪怕是個賠禮道歉。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經實施十多個年頭了,應該修改了。就說雙倍賠償問題,經營者欺詐的程度不同,處罰的力度和標準也應該有差別。一件號稱是純羊絨的毛衣,實際含絨量是0或50%還是80%,如果都認定為欺詐,賠償的比例也應有區別,一刀切地按雙倍賠償也不公平?!鼻衤蓭熣f。 邱律師認為,雖然這些消費者沒有得到賠償,但對規范行業標識起到了積極作用。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生產者在其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而且也規定了相應的行政處罰標準。國家應該在生產、流通領域進行檢查,鼓勵消費者舉報,一旦查實就進行處罰,并按比例將罰沒款發放給舉報人作為獎勵。他同時認為,還應該倡導商家樹立誠信、和諧的消費模式。不論過失還是故意,對標注不當的情況和自身的過錯給予消費者適當的補償。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專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消費者為何難獲雙倍賠償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_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_大陆国产国语对白视频_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