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四季養生方法春夏養陽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2-19 01:08:20
    文檔

    四季養生方法春夏養陽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四時養生指按照時令節氣的規律進行調整:。1. 春季養陽:順應陽氣升發,宜食辛甘發散的食物,不宜食酸澀食物。2. 夏季養陰:順應陽盛于外,飲食宜清淡,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3. 秋季養肺:順應萬物收斂之特點,宜吃酸味食物,少吃辛辣食物,以滋陰潤肺為佳。4. 冬季養腎:順應陽氣閉藏,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原則,應減少食鹽攝入量,增加苦味。
    推薦度:
    導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四時養生指按照時令節氣的規律進行調整:。1. 春季養陽:順應陽氣升發,宜食辛甘發散的食物,不宜食酸澀食物。2. 夏季養陰:順應陽盛于外,飲食宜清淡,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3. 秋季養肺:順應萬物收斂之特點,宜吃酸味食物,少吃辛辣食物,以滋陰潤肺為佳。4. 冬季養腎:順應陽氣閉藏,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原則,應減少食鹽攝入量,增加苦味。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四時養生指按照時令節氣的規律進行調整:。1. 春季養陽:順應陽氣升發,宜食辛甘發散的食物,不宜食酸澀食物。2. 夏季養陰:順應陽盛于外,飲食宜清淡,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3. 秋季養肺:順應萬物收斂之特點,宜吃酸味食物,少吃辛辣食物,以滋陰潤肺為佳。4. 冬季養腎:順應陽氣閉藏,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原則,應減少食鹽攝入量,增加苦味。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養生應順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變化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里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方法。根據四季的交替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們也要隨著四個季節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身體。這種養生理念的提出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更是人類的養生之本。只有遵循李節的變化規律,才能保證人體所需要的陰精或陽氣供養充走,人們才能頤養天年。

    那么,究竟春夏為什么需要養陽,又應該如何養呢?

      春夏季節到來之時,陽光就會直射地面,氣溫會隨之升高,天地之間的陽氣就會偏盛,人體的陽氣自然也會隨著氣溫的升一高而旺盛。這兩個季節出現了白天長、夜間短的現象,人的活動量也會隨之增加,那么,消耗的陽氣自然就增多。加之人們避熱就寒的習性,也會消耗掉人體一部分的陽氣。所以,根據陰陽平衡的理論,就會出現陰盛陽衰的現象,身體自然不能保證一種健康的狀態。

    尤其是天氣炎熱的時候,大家只知道多補充水分,卻忘記了守護自身的陽氣,這就是很多人在這個季節容易腹瀉的原因。由此可見,陽氣不但能夠增加人的動力,還讓體內的陰氣得到了溫化,最終讓身體的陰陽保持平衡,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春夏是陽氣增長比較快的季節,我們要順應陽氣的生長規律,不能隨意進行消耗。根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給出的方法,春夏季節,我們要晚睡早起,披發寬衣,時常到庭院里散散步,盡量將自己沐浴在陽光的照射下。讓自己的神志保持愉悅,時刻充滿活力,切忌隨意發怒和郁悶,而要使自己的心情保持順暢,這樣才能順應萬物的生長。

    不要濫用苦寒清熱的藥物,也不能經常待在開空調的房間中。盡量少食冰鎮食品,可以適量地吃一些生姜或者辣椒之類的食物,這樣可發散一些體表和胃腸內的濕寒之氣。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人的氣血運行狀態和五臟是直接相關的。

    春天的時候,氣血從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氣血相對的不足了,這個時候人常常會有肝陰不足的狀況。中醫認為,春氣與肝氣相通,中醫說的肝,就是把人的氣血從里面向外調動的主要臟器,而春天正是氣血生發的過程,所以說春氣與肝氣相通。

    到夏天的時候,人的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這時候外面非常充盈。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夏天天氣特別熱、汗出得特別多的時候,你會感到胸悶氣短,這就是因為在夏天的時候,夏氣和心氣之間有一個相關性。

    秋天落葉的時候,是人的氣血從外面向里面收的時候,這時人的五臟里面最重要的臟器就是肺,肺氣與秋氣相通。肺氣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發與肅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氣血順利地從外面向里面走,所以這個過程同肺氣直接相關,所以中醫說肺氣與秋氣相通。

    到冬天的時候,人體的氣血完全到里面去了,這時冬氣與腎氣相通。

    綜上所述,按照中醫學的觀點,春夏秋冬對應肝心肺腎,這四個臟器和春夏秋冬四季是直接相關的。因此,我們中醫上的養生要遵從四季變化。

    春天的時候,氣血從里面往外調動,那么在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注意養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時候就經常半夜醒來或者睡不著覺,這是因為人的陽氣白天行于外,晚上歸于內,歸于內歸到哪呢?就是歸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陰陽調和就能睡著,如果肝血不足,陽氣就回不去了,你就老睜著眼睛,睡不著覺,即使回去了,1點到3點是肝經旺盛的時候,如果肝陰不足,肝經有熱,就把陽氣給頂回來了,你就醒了,到5點多鐘,肺氣旺了,你就又能睡著了。還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經前后睡眠不好,這就是因為血行于下,氣浮于上,且女性以肝為先天,肝血不足,陰不斂陽的時候就不想睡,也睡不著。

    常常聽很多同志說,無論男女,春天的時候最好吃點烏雞白鳳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起碼經過了上百年的實踐。這時有些男同志就問我,吃什么烏雞白鳳丸啊,那不是婦科圣藥嗎?男同志為什么吃啊?其實不是,因為女同志是以肝為先天,以血為主,所以烏雞白鳳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墒悄型驹诖禾斓臅r候,由于你的氣血向外走了,這正是肝血不足的時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烏雞白鳳丸,就會覺得身上一點都不疲勞了,春困的感覺就沒有了。

    到夏天的時候,天氣特別熱,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這時也要特別注意。我的建議是,人們尤其是中老年同志,應該吃一點生脈飲,因為夏天你的陽氣都到外面來了,里面的陽氣不足,所以你才會出現胸悶、氣短、多汗這樣的癥狀。那么在這時候怎么辦呢?你就可以喝一點生脈飲。這是唐代中醫大家孫思邈創造的方劑,是治療暑熱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脈飲里面只有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是補氣的,五味子是收斂心氣的,讓你別出那么多汗,麥冬有清肺熱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時候用一點生脈飲,就有助于人們心氣的滋養,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現胸悶、氣短、汗多等癥狀。

     秋氣與肺氣相通,秋天是氣血往里面走的季節,中醫講肺主治節,可以幫助你的氣血從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時候,我勸大家方便的時候就吃點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氣最重,梨的秋氣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開出是白的,中醫講“白色入肺”,所以梨有潤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經,有助于氣血肅降,幫助人們的氣血從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時候,大雪封山,氣血都到里面去了,這時正好是進補的好時節,好比樹要冬灌,就是因為營養都在里面,給點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醫說冬天重在補腎,男同志以精氣為主,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吃點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對于女同志來說,特別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則重在補血,我建議這些女同志吃一點阿膠、大棗、核桃仁、冰糖,把它們做成膏狀服用;過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點六味地黃丸來補腎,因為這時候氣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這些有營養的東西,它就能夠充分地運化,補充氣血,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

    我們中醫學把這個養生方法叫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在我們身體機能正常情況下的滋養方法。如果你說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這時候這樣的調養藥物就要少用了,因為人體發熱的時候,肌體能量都起來和疾病作斗爭,這時候如果你吃進去很多營養以后,在體內不好運化。中醫講的忌口主要是在這兩季節,在忌口的時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補藥了,等感冒過去了,咳嗽過去了,你再接著吃。如果我們按照中醫說的這種法則來進行養生的話,我想恐怕得病的幾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說:“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早晚要坐病?!倍煊捎跉庋]藏,儲存營養,為明年的生發做好準備?!岸徊鼐?,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儲存陰精,春天的時候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于閉塞狀態,有助于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于氣血往外走。而現在人們夏天惟恐熱著,冬天惟恐凍著,這是違反規律的,該冷就得冷,該熱就得熱,樹一年開兩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起居生活和情志調節要隨四季變化而變。除了我們以上論述的飲食養生以外,在一年四季中,我們自己的生活起居應該怎么安排才能更有助于養生呢?

     春天的時候,人的氣血從里面往外走,整個自然界也是處在萬物生發的時候?!饵S帝內經》講了,在這個季節里,一定要記住,要“夜臥早起,廣步于庭”。夜臥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應該睡覺了;早起,就是早上早點起來。這是因為春天體內的氣血往外走,我們晚上早一點睡的話,有助于陰氣的避藏,有利于氣血恢復?!皬V步于庭”就是告訴我們經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萬物生發的氣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構成一種和諧的狀態。

    有的人在春天的時候,一困一乏就沒完沒了地老睡覺,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為春天是一個生發的季節,人的情志也應該是積極生發的。中醫說五臟里面,肝在季為春,也就是說肝在春季對人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肝有抒發的作用,它調節氣機,可以讓你氣血往外走?!案蜗舱{達,而惡抑郁?!闭f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興、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記住,春天的時候一定不要郁悶,因為在春天你一郁悶,肝氣就要受影響了,氣血就不能夠順暢地生發。所以春天的時候,最好每天都高高興興的,別郁悶。這是非常重要的養生法則,因為自然界萬物都在生發,你天天見誰都不高興,你自己就把自己變成了一種郁悶的狀態,就和這個時令不能夠和諧在一起了。

     夏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人容易心情煩躁,動不動就發脾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夏天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里面的氣血都相對的不足,所以遇見點事就容易生氣發火。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夏天要忌怒,別發脾氣,或者盡量少發脾氣。夏天的時候,本來你的氣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發脾氣,血壓就上來了,心臟就不蹦了,罷工了,哪里還能健康?忌怒就會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那么,夏天人應該怎樣調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呢?夏天的時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晚臥早起,無厭于日”,說的就是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晚點睡,晚點睡早點起,可以睡得少一點,哪怕你中午再補點覺都可以。但是,我說的晚不是無限度地晚,最晚到了1l點以前,你就得上床睡覺了,到了早上五六點鐘你就起來,簡單地說就是跟著太陽走,跟著這個自然的規律,有助于人的陽氣向外生發。

     到了秋天的時候,人的起居生活養生總結起來就是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大家都知道,雞是夜盲癥,它一到黑天就奔雞窩走了,“與雞俱興”就是說我們秋天的時候的生活規律要跟著雞走,雞只要是進窩了,你就睡覺,雞出來了你就起來,這就叫與雞俱興。這時候,你的氣血正好是從外面向里面收的時候,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陽氣都在外面,晚上陽氣歸于內了,那么如果你能夠按照與雞俱興這樣早臥早起的話,那么你的氣血就符合這個往里逐漸儲藏的這么一種狀態。而且秋天的時候,既有非常美的景色,也容易有一種悲哀的情緒,由于萬物都凋零了,很容易產生悲秋的情緒。但秋天忌的是悲,別老傷感,中醫說的“肺”和這個悲之間是相關的,這時候自己一定要注意,你要是過悲,就會傷肺。

     到冬天的時候,我們大家一定要注意,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陽出來了,您再起來?,F在有很多老年人,大冬天5點多鐘不到6點就出去鍛煉,但那不叫鍛煉,那叫折騰。為什么中醫講冬天一定要跟著太陽走呢?因為冬天的時候,天地都在閉藏中的狀態,我們前面說了,植物這時候所有的營養都在根部,如果你過多、過早、過激烈地鍛煉的話,你的毛孔就要開放了,毛孔的開放不利于你精氣的儲藏。因此,冬天鍛煉,一定要等著太陽。跟著太陽跑,太陽出來了,你再出去遛彎去,太陽落山了,你就回家去,不要在外面冒著霧露風雪去鍛煉,這個是不符合中醫養生的規律的。

     冬天的時候是萬物和氣血避藏的時候,人的情志,要非常注意什么呢?情志中要注意別害怕,別驚恐,別想今天我的股票跌了,明天我那基金跌了,你要讓自己若有所得。從情緒上講,你要覺得自己很滿足,不要驚恐、不要害怕,如果你天天在這種驚恐害怕中,是不利于腎氣的內藏的。

    再生堂品牌根據陰陽和五行,將產品分為暗金、靈木、玄水、凈火和厚土。針對人身體部位的不同器官進行不同程度的調理和養護。例如:再生堂的佰仙萃通經絡飲品,主要成分有人參(人工種植)、肉桂、干姜、砂仁、赤小豆、陳皮、茯苓、白芷、紫蘇等藥材,不僅能夠暢通血脈和經絡,更能養護心臟,健康養生。夏氣與心氣相通,適合夏季服用。再有再生堂中的護肝片,屬于靈木,能夠疏肝理氣、健脾解毒。既能更好的應酬,同時也進行養護,對親人負責。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點。肝在季為春,春季就可以服用護肝片進行調理。舒韻膏含有麥芽糖漿、水、紅糖、玉竹、桃仁、人參(人工種植)、桑葚、酸棗仁、薏米、百合、黑木耳、黃精、白芷、阿膠、茯苓等。秋季可以服用舒韻膏,健康養生,補氣養血!遵從四季變化,將心態安詳空靈,氣血活躍,精氣充沛和暢。

    中醫解惑:如何理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理?

    在一年當中,四季的氣候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之不同,自然界中的一切植物,受了四季(時)氣候變化的影響,于是便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 古代醫家在生活實踐中,認識到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并以“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敘述了四時氣候的不同 養生 方法 ,歸納總結《內經》原文可用下表表示:

    上表所述,是古人在認識到機體內在環境與外在環境統一的基礎上,對四時 養生 方法所作的具體說明,也就是《上古天真論》中 “法于陰陽”這一攝生原則的具體化 。這種適應四時之變的 養生 方法,對保護 健康 和預防疾病,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體現了祖國醫學的整體觀念。

    但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一 養生 法則,歷代注家確對此解釋不一。

    ①馬蒔認為:“所以圣人春夏而有 養生 養長之道者,養陽氣也;秋冬而有養收養藏之道者,養陰氣也。正以順其根耳,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黃帝內經注證發微·卷一》四時陰陽是萬物之根本,因為 萬物皆生于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應之。所以春夏當順其生長之氣,即養陽也;秋冬當順其收藏之氣,即養陰也。其觀點簡單樸素,較符合《素問·上古天真論》之“法于陰陽”的 養生 原則。

    ②王冰認為“春食涼,夏食寒,以養于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其陰?!?《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明 春夏陽盛,而易傷陰,故宜食寒冷而抑其陽亢,秋冬陰盛而陽氣不足,故宜食溫熱而益其陽 。又說:“全陰則陽氣不極,全陽則陰氣不窮”所致。

    ③張志聰注解為“四時陰陽之氣,生長收藏,化育萬物, 故為萬物之極本。春夏之時,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秋冬之時,陰盛于外而虛于內。故圣人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也?!?《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四氣調神大論》)所謂“根”,是指人體內部,通過調養使內虛恢復,就不易發病,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姚止庵亦同意張氏觀點,認為春夏二季陽氣旺盛,而人體的陽氣亦盛于外而虛于內,秋冬二季氣候寒冷,陰氣旺盛,人體應之,則陰氣外盛而內虛,從而提示四時陰陽變化與人體生命活動關系。

    ④張介賓則認為“陽為陰之根,養春夏之陽是為了養秋冬之陰;陰為陽之基,養秋冬之陰是為了養春夏之陽?!惫蕪埵厦鞔_指出:“所以圣人 春夏則養陽,以為秋冬之地,秋冬則養陰,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 ”(《類經·攝生》)其所以強調這一觀點,主要是順其時令,調養陰陽,防患于未然。因為“有春夏不能養陽者,每因風涼生冷,傷此陽氣,以致秋冬多患瘧瀉,此陰勝之為病也;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欲過熱,傷此陰氣,以致春夏多患火證,此陽勝之為病也”(《類經·攝生》)。

    縱觀上述,從《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先后連貫來看,春夏秋冬四時陰陽變化是肯定的,它是促使萬物生長收藏的根本動力,人體亦應順從四時陰陽而調之,故春夏養陽以助生長之能,秋冬養陰以益收藏之本,反之則災害生矣。其想說明的道理與《素問·上古天真論》“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是一致的, 主張從生活起居,飲食勞倦,精神情志等方而進行調養,以保持正氣來預防疾病的發生,也體現了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總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一原則,是由于各醫家所站的角度不同,出發點不一致,故立論各異。如春夏溫補陽氣,秋冬滋養陰液說;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說;體質偏頗補救說;春夏祛濕以養陽,秋冬潤燥以養陰說;春夏顧護六腑,秋冬調補五臟說;春夏調理心肝,秋冬調理肺腎說等。這些觀點各有論據,充實發展了這一原則,為臨床應用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什么?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春夏養陽,秋冬屬陰。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觀--順應四時適環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屬陽,秋冬屬陰。自然節氣也隨著氣候的變遷出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所以,人們在春夏之時要順應自然,保養陽氣;秋冬之時,也要保養陰氣。

    這就要求人們的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等都要適時調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春夏“夜臥早起”,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在飲食五味上,攝取更要有規律,過饑、過飽或飲食偏嗜均能傷害臟腑,影響身體健康,就連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順應季節化。

    春天,養生的方法:

    1、多到戶外,長養生機

    踏青去。春暖花開,陽光燦爛,大地一片生機。經過了一個嚴冬的蟄藏,人們就應該多到公園,多到郊外,到高山、海邊、河畔、曠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風箏、去呼吸新鮮空氣。

    我們一起做運動??梢赃x擇騎車、快走、跑步、爬山、打球……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機,長養人體的生氣,激發人體生命活力,幫助人們走出嚴冬,融入到春天生機勃勃的狀態中去。

    2、擺脫春困,充滿生氣。

    人體由冬寒進入春溫,由“冬藏”轉入“春生”,這樣氣血運行偏于外,可能導致心腦相對缺血,所以使人發困。

    多平臥,免春困。因為平臥時,血就會充分流到肝內(“臥則血歸于肝”),肝的氣血充足、

    氣血條達,心腦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決。中醫認為肝管理人體氣血的分配,所以養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勞,春天就不會發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讓人有生氣的好飲料。

    此外,人參燉雞或黃芪燉肉,可以益氣養肝,幫助我們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氣蓬勃

    拒絕抑郁,遠離沉悶。冬天天氣嚴寒、氣候陰冷,人的心情容易沉悶、壓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陽光明媚,就應該拒絕抑郁,遠離沉悶,使心情愉快起來。

    朝氣蓬勃。多和人說笑,多去賞花以悅目,心情就會愉快,才會有朝氣,有朝氣才有生氣,五臟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養陽。切莫錯過春天養陽這一大好時機。

    生命的火種——陽氣。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天上沒有太陽,地上就沒有生命;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四季養生方法春夏養陽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四時養生指按照時令節氣的規律進行調整:。1. 春季養陽:順應陽氣升發,宜食辛甘發散的食物,不宜食酸澀食物。2. 夏季養陰:順應陽盛于外,飲食宜清淡,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3. 秋季養肺:順應萬物收斂之特點,宜吃酸味食物,少吃辛辣食物,以滋陰潤肺為佳。4. 冬季養腎:順應陽氣閉藏,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原則,應減少食鹽攝入量,增加苦味。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_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_大陆国产国语对白视频_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