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視移動端 視頻1 視頻21 視頻41 視頻61 視頻文章1 視頻文章21 視頻文章41 視頻文章61 視頻擴展1 視頻擴展6 視頻擴展11 視頻擴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資訊1 資訊501 資訊1001 資訊1501 標簽1 標簽501 標簽1001 關鍵詞1 關鍵詞501 關鍵詞1001 關鍵詞1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常識 - 正文

    古人不喜歡端午節出生的孩子的原因是什么?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0-04-08 11:48:24
    導讀古人不喜歡端午節出生的孩子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是端午節,有關端午的本意,論者見仁見智,但亦多以訛傳訛或牽強附會的。據筆者掌握的資料,端午節的本意應該是古人禳災祛邪之俗,這與古時的巫儺風俗相關聯。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每年農歷五月五日是惡月中的惡日,是一年中毒氣最盛的一天在古代,端午節是古人禳災祛邪的日子。他們認為,農歷五月五日是一年中惡月中的惡日。也就是說,端午節是一年之中毒氣最大的日子。在很多人看來

    今天是端午節,有關端午的本意,論者見仁見智,但亦多以訛傳訛或牽強附會的。據筆者掌握的資料,端午節的本意應該是古人禳災祛邪之俗,這與古時的巫儺風俗相關聯。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每年農歷五月五日是惡月中的惡日,是一年中毒氣最盛的一天

    在古代,端午節是古人禳災祛邪的日子。他們認為,農歷五月五日是一年中惡月中的惡日。也就是說,端午節是一年之中毒氣最大的日子。在很多人看來,在端午節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他們認為端午出生的孩子會克父母,所以常常會舍棄這個孩子,或者將他們的生日另改日期,不用原來的生日。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也稱端五,雖然名稱不同

    端午節的本意應該是古人禳災祛邪之俗,這與古時的巫儺風俗相關聯。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每年農歷五月五日是惡月中的惡日,是一年中毒氣最盛的一天,就連此日出生的孩子,也可能會克父母,故或棄而不養,或另改出生日,其中最典型的便有“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

    農歷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老話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比藗儼盐逶鲁跷宥轵屭s瘟疫毒蟲的日子,驅趕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這五種毒蟲,俗稱驅五毒。端午節這天人們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象,以避其毒。 古時候,端

    《史記·孟嘗君列傳》有載:時任齊國宰相田嬰起初有四十多個兒子,他的小妾曾生一男嬰名文,這田文正巧是五月初日出生的。田嬰告訴小妾說:“不準養活他?!币馑甲匀皇且獙⑻镂倪z棄。但田文的生母實在難下狠心,便在別處租間房子偷偷把他養活了。待田文后,其母便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田嬰見后火冒三丈地對自己的小妾吼道:“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掉,你竟敢把他養活著,這是為何?”?

    五彩是由紅、黃、蘭、綠、紫等五個顏色組成。明代五彩是由紅、黃、綠、紫四種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組成。 五彩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端午節最初是給女孩子過的節日,是中國的女兒節。 系五彩長命縷,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習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

    機敏的田文叩頭大拜后反問道:“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卻是何故?”田嬰答曰:“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后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自己的父母?!碧镂姆磫枺骸叭说拿\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啞口無言。后來,經田文的進一步勸說,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開始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并最終繼承田嬰的爵位,這便是歷史上食客三千的孟嘗君。?

    在古代,五月又有惡月、毒月、修善月之稱,早在戰國時代,五月初五就被認為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五月被人們厭惡和忌諱。為避免觸犯禁忌,逢兇化吉,人們從很早的時候就圍繞端午節開展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活動。 據記載,南齊人宗測在每年五月初

    《宋書·王鎮惡傳》有載,東晉有一個名將,名字叫做王鎮惡,他就因為因出生于農歷五月初五,家人認為有這樣端午節生的孩子是非常不吉利的。于是他們打算將他從族譜中除名,幸虧得到了他祖父的阻攔,王鎮惡才能夠改了名字活下來。

    端午”二字,原為“端五”,“端”為初也,“端五”即初五,五為陽數,故而稱“端午節” 射粉團, “射粉團,唐宮中造粉團角黍饤盤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鄙浞蹐F,這是一種唐代宮廷比較盛行的游戲。粉團是類似麻團的一種點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

    這種事情并不只是一兩件,根據《癸辛雜識》中的記載,宋微宗也是生于非常不吉利的五月初五,后來他將自己的生日變成有趣的“公日”,即將五月初五改成十月初十,并且非常隆重的把這天定為“天寧節”。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過吃粽子、戴香包、品咸蛋等等。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說端午節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的來歷的說法很多,由于歷史悠久的原因已無從考究確切的來歷,主要有以下四種傳說

    《西京雜記》中說,王鳳也是生于五月初五,他一出生,其父便認為他自帶坑人功效。于是便打算不撫養他了,因為他覺得王鳳要不傷害到自己,要么傷害到父母。誰能想到這樣的一個孩子,最后居然有那么大的成就。

    端午節的古代習俗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艦避疫為主要原則。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古人十分忌諱養育端午日出生孩子,這應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根源在于古代先民將猛獸毒蟲活躍得勢的農歷五月,視為妖魔鬼怪盛行的惡月?!秴问洗呵铩氛f:“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生死分;君子齋戒,處必 掩身,欲靜無躁,止聲色……”而尤以“重五”——五月初五,這種陰邪之氣為至極。于是,人們便用龍舟遣災送瘟,掛艾草驅毒蟲,佩符辟邪,浴草湯喝苦水,夫妻禁房事,如此等等,祈求消災避禍。其中的龍舟,后又演變為迎魂之舟。?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較為隆重,千百年形成的習俗各種各樣,較為普遍的習俗有以下幾種: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代楚國人因不舍愛國賢臣屈原投江死去,爭先恐后劃船追趕拯救。之后每年五月初五都以劃龍舟表示紀念。借劃龍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端午的習俗的原因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較為隆重,千百年形成的習俗各種各樣,較為普遍的習俗有以下幾種: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代楚國人因不舍愛國賢臣屈原投江死去,爭先恐后劃船追趕拯救。之后每年五月初五都以劃龍舟表示紀念。借劃龍舟驅散江中魚,以免魚吞吃屈原的驅體。

    其實 ,“龍舟競渡”始于戰國時代,盛行于吳、越、楚國。在急鼓聲中劃動龍形獨木舟,既娛神、又樂人,是祭儀中宗教性、娛樂性的節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外,各地民眾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如: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民主*家秋瑾的意義。貴州苗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并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時任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在香港,也賽龍舟。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國人的又一傳統習俗。相傳屈原投江后,楚國百姓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百姓還將飯團、雞蛋等食物拋入江中,意在讓魚龍蝦蟹吃飽,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因恐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对狸栵L土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p>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朝,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插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節,人們將艾葉懸于廳堂,藉以僻邪驅瘴;用菖蒲插于門榻,用來驅魔法鬼。還把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e69da5e6ba907a6431333330336336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古人懸艾葉、插菖蒲,有防病的意識和目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這一天,人們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祛濁除腐,殺菌防病。

    請問您是端午節出生的嗎,傳說會克父母真的嗎?

    如果不孝順

    不管你什么時候出生都會克父母

    哪個不是端午節的節日風俗?為什么?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613861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于世。

      端午食粽: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蹦媳背瘯r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端午食鴨蛋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彩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飲雄黃酒:

      說到端午不能不提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

      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币馑际钦f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個“王”字,以求百鬼畏懼,孩子得以長命百歲。

      把雄黃酒灑在墻角、床底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用則有害,必須慎用。但是,雄黃酒仍是端午節的重要象征之一,有所缺失不免遺憾。那么,讓我們把“雄”字去掉,備上一壺上好的黃酒代替吧。

      游百?。?p>  游百病為盛行于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時左右,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非??鞓?。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掛長命縷:

      時端午節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于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于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于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于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于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于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后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制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逼渲刑扑螘r,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p>  斗草:

      漢以前不見斗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余以斗蟲、斗草、斗獸等為戲自娛,及至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藥學后,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采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獲之余,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

    端午節的寓意

    端午節即農歷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p>

    在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古語曰“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p>

    二拴是要拴葫蘆、掃把,掛五毒圖。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習俗。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因此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于今天的“公共衛生日”。

    后來端午節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濃烈的悲壯色彩和“祭祀”風俗。其實,它也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紀念日。當年吳王夫差罔顧輔臣伍子胥諫言,反而聽信奸臣挑唆,賜其自殺,并于五月五日將其尸體投入江中。由此,伍子胥成為民眾在這天必須追思的冤魂。

    擴展資料:

    端午節的習俗

    一,除粽子外,吃“五黃”、吃“五毒餅”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俗。

    在江浙一帶,人們把*食物,即黃魚、黃鱔、黃瓜、咸鴨蛋黃、雄黃酒,混在一起吃,認為可以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制霉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餅是用雕刻了五毒蟲圖案的印模子,加蓋在玫瑰餅上制成。吃五毒餅寓意把一切毒蟲吃(消滅)掉,使它不再傷害人。

    二,佩香囊拴五色線防疫去邪。

    端午節佩帶香囊的習俗由來已久。香囊內裝有具有揮發性香味的雄香、桂枝、花椒e68a84e8a2ad7a6431333431346433、辛夷、丁香等中草藥,有一定的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帶還常放在床前及枕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三,“插五端”以辟不祥。

    “插五端”,即在門窗上插掛菖蒲、艾草、葫蒜、榕枝和石榴花,以辟不祥。

    四,“游百病”一年吉利。

    游百病”是盛行于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節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時左右,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端午節民間習俗盤點:不僅僅是吃粽子賽龍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 有關端午節的“*”: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這天,古人在日出前為孩子們系五彩絲,俗稱五色絲,代表意義是( )

    五彩是由紅、黃、蘭、綠、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262356661紫等五個顏色組成。明代五彩是由紅、黃、綠、紫四種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組成。 五彩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端午節最初是給女孩子過的節日,是中國的女兒節。 系五彩長命縷,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習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頸項上,叫長命縷、續命縷。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絲命可續”,指的就是這種習俗。漢·應劭《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系臂,名長命縷?!焙笕艘卜Q“續命縷”。據此,即俗直承漢代,至今已兩千年矣。 傳統之俗,取五色絲線擰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五彩縷有叫“五色線”、“朱索”、“百索”等,是端午節必備的物品。陜西風俗,端午節當天把彩絲縷拴在小孩的手腕、腳腕和脖頸上,據說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里讓水沖走。陜西地區的傳說認為這和藥王孫思邈的事跡有關,將花線丟進水里,等于百病也被帶走了,具有送災的性質發展到現在,一般都用繡花用的絲線,顏色多且艷麗,用比較靈活,多則十多種顏色,少則二三種。用什么色也很靈活,有些人手頭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五月五日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縷,走到一起時都會比比看誰的更漂亮,頗有情趣。當然比較講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煤油燈需要借助燈芯才能燃燒是什么原因? 尤文圖斯被稱作“老婦人”的原因是什么? 下半旗是指降到什么位置 女子戴耳環的習慣的由來 被稱為世界最大水果的是什么水果? 足球是黑白兩色的原因是什么? 佛教把死亡稱為“圓寂”而道教稱為“羽化”的原因是什么? 冬瓜、西瓜和南瓜的名稱的由來 男子喪妻后再娶稱為“續弦”的原因是什么? 披風和斗篷的區別是什么?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皇馬叫做銀河戰艦是因為什么呢? 娛樂圈新聞被稱為“八卦”的原因是什么呢? 英格蘭被叫做三喵軍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丈夫一詞的由來 水壺底部多是波紋狀的原因是什么呢? 保鮮膜貼不住金屬容器是因為什么呢? 強力膠粘不住裝它們的容器是因為什么? 是不是所有水果都適合放入冰箱冷藏室呢? 冰激凌的發明國家是中國嘛? 中國古代存在女醫生嘛? 世界杯是英格蘭不是英國的原因是什么? 古時候的皇帝被叫做“九五之尊”的原因是什么? 七尺男兒所代表的的身高是多高? 影視劇為什么強調“純屬虛構”? 順口溜式的詩被稱為“打油詩”是什么原因? 味精的度數是什么意思? 帽子戲法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正派的人被稱為“正經人的原因是什么”? 調雞尾酒猛烈搖晃的原因是什么? 用“小蠻腰”形容女子細腰的原因是什么? 荷蘭隊被稱為橙衣軍團的原因是什么? 山珍之首是什么動物 關于跌份兒一詞的由來你們知道多少? 禱告中的“阿門”代表了什么意思? 你們知道餃子的由來嗎? 原地打轉后站不穩的原因是什么? 清潔劑的清潔能力跟泡沫的多少有關嗎? 球類運動中球速最快的是什么運動? 南非足球隊被叫做小伙子的原因是什么?
    Top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_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_大陆国产国语对白视频_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