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視移動端 視頻1 視頻21 視頻41 視頻61 視頻文章1 視頻文章21 視頻文章41 視頻文章61 視頻擴展1 視頻擴展6 視頻擴展11 視頻擴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資訊1 資訊501 資訊1001 資訊1501 標簽1 標簽501 標簽1001 關鍵詞1 關鍵詞501 關鍵詞1001 關鍵詞1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常識 - 正文

    冬至節氣需注意越冬害蟲的防治,降低危害程度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0-04-10 16:51:24
    導讀冬至節氣需注意越冬害蟲的防治,降低危害程度,畜牧農事,對畜禽的欄舍進行一次全面檢修。開放式的豬舍,要蓋上塑料薄膜,以提高舍內溫度,仔豬哺育間裝上紅外線燈,使初生仔得到熱源的補充。牛舍關閉好門窗,防止賊風進入,牛欄最好填一些欄草,用于保溫。羊舍掛好草簾,防止寒風吹入。家禽知道了害蟲越冬的形態和場所,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加以消滅。在害蟲越冬期,消滅一只,等于來年消滅數十只甚至數百只,達到事半

    畜牧農事,對畜禽的欄舍進行一次全面檢修。開放式的豬舍,要蓋上塑料薄膜,以提高舍內溫度,仔豬哺育間裝上紅外線燈,使初生仔得到熱源的補充。牛舍關閉好門窗,防止賊風進入,牛欄最好填一些欄草,用于保溫。羊舍掛好草簾,防止寒風吹入。家禽

    知道了害蟲越冬的形態和場所,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加以消滅。在害蟲越冬期,消滅一只,等于來年消滅數十只甚至數百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蟲,可通過冬耕、冬灌進行消滅。冬耕可將潛伏在土內的越冬蟲、蛹或卵翻到地表凍死;冬灌會使土壤中越冬害蟲窒息死亡。

    1、畜牧農事 對畜禽的欄舍進行一次全面檢修。開放式的豬舍,要蓋上塑料薄膜,以提高舍內溫度;仔豬哺育間裝上紅外線燈,使初生仔得到熱源的補充。牛舍關閉好門窗,防止賊風進入,牛欄最好填一些欄草,用于保溫。羊舍掛好草簾,防止寒風吹入。家禽

    對在植物殘體內越冬害蟲,一要及時清除田間、地邊雜草、莖桿、落葉,減少害蟲越冬的場所;二是要及時處理植物殘體。如消滅玉米螟可在冬閑時將玉米秸稈鍘碎做飼草,對不適宜做飼草的秸稈可漚制肥料或做燒柴用。對果樹蟲害,要結合冬剪,剪除蟲梢,于秋后早春清理田園內雜草和殘枝落葉,刮除樹翹皮,集中燒毀。

    二十四節氣主要跟農業生產有關: 立春:(2.4)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22℃為春天,根據這一標準,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春季也提早來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對于春天的始日,各地

    對在糧倉內或糧食內越冬的害蟲,可將糧倉密封,用磷化鋁進行熏蒸處理,以釘殺死越冬的蟲、卵。消滅越冬的棉蚜,可在春季棉蚜卵開始孵化時,用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或40%久效磷1500~2000倍液,對越冬寄主進行噴霧,集中消滅越冬蟲源,減輕田間的發生危害程度。

    二十四節氣排序:春雨驚春晴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注: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蔬菜二十四節氣農事安排

    一月,節氣為小寒和大寒

    本月是一年中光照最短、氣溫最低且天氣變化無常的時期。但此月正是早春大棚(拱棚)辣椒、茄子、番茄、黃瓜、西瓜等茄果類和瓜類蔬菜育苗的關鍵時期,也是越冬溫室一大茬蔬菜管理的關鍵期,此月菜田農事主要有:

    1、嚴格培育茄果類壯苗?!懊鐗岩话胧铡?,壯苗是優質豐產的基礎。大棚多層覆蓋栽培的番茄、辣椒、茄子已在上年11~12月份育苗的,此時已逐漸進入分苗期。此期要注意夜溫不能過低,一般不低于12℃,否則長期的低溫將影響花芽分化,直接影響以后果實的品質和產量。同時要做好苗期病害防治工作。此期早春溫室、大棚黃瓜開始育苗,多采用嫁接育苗。。嫁接育苗在元月~2月初,日歷苗齡50~60天,2月下旬定值于多層覆蓋的大棚內或3月上中旬定值于單層大棚內。此期溫度低,如何升溫、保溫、做好溫度的管理是育苗成敗的關鍵。

    2、元月中下旬,在溫室內育早春拱棚栽培的菜花、甘藍苗。切記甘藍苗夜溫不要長期低于13℃,以免春化抽苔。

    3、溫室及大棚多層覆蓋(三膜一苫)的延秋茬番茄、辣椒、西葫蘆、芹菜等作物已進入生長后期,根據市場行情適時收獲,并抓緊騰茬整地,準備定值下茬蔬菜。

    4、大棚多層覆蓋的西瓜開始育苗,應選耐低溫、耐弱光能力較強的品種。此時影響西瓜育苗的關鍵因素仍是光照和溫度,并要保持一定的晝夜溫差,以利于培育壯苗,促進花芽分化;瓜農朋友一定要建好育苗設施,把小窩棚形式的簡陋育苗棚改建為采光條件好、保溫效果好的日光溫室形式,并建議育苗前鋪好地熱線、火道等加溫設施,做到有備無患。此期是越冬一大茬蔬菜管理的關鍵時期,注意天氣預報,以防強寒流天氣,必要時要臨時加溫,勤擦洗棚膜,并及時清除積雪。此期原則上溫室內蔬菜不能大水漫灌,防地溫大降。

    5、元月份多是低溫寡照天氣,日光溫室可在中午短時間放風排濕,提倡用粉塵劑與煙霧劑防治病蟲害,盡量不用噴霧法施藥,以降低棚內濕度。

    二月,節氣為立春和雨水

    雖然此月溫度仍低,但開始日漸回升?!耙荒曛嬙谟诖骸?,此月應是育苗、整地及溫棚蔬菜管理最忙的時候。

    1、日光溫室內早春茬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蘆苗開始定植。大棚早春茬栽培此時應及時施肥整地;大棚栽培的甘藍、菜花苗可以定植;春地膜露地的辣椒、番茄、茄子此期開始育苗。

    2、大棚小拱棚雙層覆蓋的西瓜在2月上中旬開始育苗。

    3、此期中小棚短期覆蓋的黃瓜、西葫蘆抓緊育苗。

    4、大棚、中棚雙膜覆蓋的菜豆和豇豆2月下旬開始直播。

    5、2月下旬可在溫室、大棚中培育早春大白菜苗,注意夜溫不可低于13℃,以防春化。大棚春蘿卜此期也可以種植。

    6、在12~1月份于保護條件下培育的茄果類菜苗,此時已到2葉或3葉1心,要及時分苗,提倡采用營養缽護根分苗。農諺“有苗一半收,壯苗多收半”說的就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性。番茄苗2葉1心時正是花芽分化關鍵期,因此,要特別注意溫度管理工作,保持夜溫不低于12℃,以利花芽正常分化,否則長期低溫,番茄容易畸形。

    7、露地6~7月份上市的芹菜,可在立春前后小拱棚加蓋草苫育苗,立夏前定植。

    8、越冬菜花和甘藍注意揭膜放風,防止溫度高時烤苗,并抓緊澆返青水。

    9、2月底到3月份大蒜、大蔥開始進入快速生長期,注意防治蒜蛆等地下害蟲。

    三月、節氣為驚蟄和春分

    嚴冬即將過去,自然界重現其應有的生機,菜田農事活動更為繁忙起來。此期是溫室越冬黃瓜產量的高峰期,雖然氣溫正在回升,但仍很反常,給農事活動帶來很多不便。此期要特別注意“倒春寒”、低溫寒害及育苗棚內中午高溫造成的燜苗現象。

    1、大棚番茄、辣椒、茄子、黃瓜開始定植,而越冬溫室的黃瓜、西葫蘆、番茄此期要注意追肥、澆水并加強病蟲害防治等,此期是爭取產量和效益的關鍵時期。

    2、地膜或露地春提早栽培的西瓜,此期開始在小拱棚內育苗,苗齡30天左右。此期育苗仍要注意溫度和晝夜溫差管理,以利培育壯苗和花芽分化。

    3、春分前后春播大蔥開始育苗,春韭菜也開始播種育苗。

    4、西葫蘆春地膜栽培開始育苗。

    5、直播春白菜、蘿卜、胡蘿卜。

    6、麥瓜套辣椒育苗開始,

    四月、節氣為清明和谷雨

    這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更是收獲的季節。

    1、大棚早春黃瓜、西葫蘆陸續上市,溫室的番茄、黃瓜正是高產盛期,但此時黃瓜霜霉病、灰霉病,番茄灰霉病開始較多發生,要貫徹“防病勝于治病的”原則。四月下旬露地蔬菜青蟲開始發生,注意防治。

    2、仍可繼續播種大蔥、韭菜。

    3、“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此期開始直播露地、地膜西瓜,同時,麥套無籽西瓜開始育苗,提前育苗的西瓜可覆蓋地膜定植。

    4、谷雨過后,中原大部分地區露地茄果類蔬菜開始移植大田;小拱棚提前栽培的西葫蘆要加強通風,避免在棚內旺長,4月下旬準備揭膜。

    5、露地春黃瓜、豇豆、菜豆蓋地膜直播。

    五月,節氣為立夏和小滿

    此期氣候宜人,河南中部旬平均氣溫19℃~23℃,是多種喜溫蔬菜開花結果的最佳時期,也是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的高發期。此月菜田主要農事有:

    1、溫室大棚蔬菜晝夜放風,加強水肥管理,可結合澆水每畝每次沖施三元復合肥15㎏,尿素5㎏,同時加強各種蔬菜的病蟲害防治,提高商品菜率,爭取高產高效。

    2、在上中旬,要抓緊定植麥田套作的西瓜、辣椒、茄子等蔬菜,套種時間掌握在麥收前20~25天,不可太早。

    3、育好耐熱甘藍、白菜苗。

    4、播種夏豆角、夏黃瓜。黃瓜在二葉一心至四葉一心期用增瓜靈或1ml乙烯利加水2㎏處理幼苗,可降低坐瓜節位,出苗后45~50天黃瓜即可上市。

    5、露地秋芹菜育苗開始。群眾俗稱的“三立”芹菜,即立夏育苗、立秋定植、立冬收獲。播種前低溫催芽,播后3天內苗田用“惡草酮”封閉除草,效果很好。小苗時注意遮陰、防雨、防病、防缺墑。

    6、露地越夏番茄5月上旬開始育苗,一個月苗齡,麥收后定植,定植后50天可采收果實,正好趕上8月份番茄淡季。

    7、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為西瓜、番茄、辣椒、西葫蘆病毒病的高發期,要提前用70%吡蟲啉防治蚜蟲,用阿維菌素”防治紅蜘蛛,并連噴2次“健植寶”預防病毒病。

    六月、節氣為芒種和夏至

    六月已進入夏季,月平均氣溫可達25℃~26℃。棚室果菜多數已拉秧,應做好棚室內病殘體的清理工作,以減輕下茬病害;此期露地蔬菜已進入采收盛期。此時中原區域小麥已經收割,選一些耐熱、抗病的蔬菜品種及時播種,2個月后就可進入采收期以彌補8~9月的秋菜淡季,效益很好。

    1、抓好夏黃瓜種植。注意在2~4葉期及時用乙烯利或增瓜靈處理幼苗,以促進花芽分化,早結瓜、多結瓜。

    2、種好夏白菜、夏甘藍、夏菜花。6月下旬育早熟菜花苗,國慶節、中秋節“雙節”前收獲,此期菜價一般較高。

    3、育芹菜苗。秋大棚種的芹菜可在6月中下旬育苗,此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一定要低溫催芽后播種,并注意遮蔭防雨。用“惡草酮”封閉除草。

    4、一般4月底播種的春露地西瓜此時進入坐瓜期,坐瓜前要嚴格注意適當控水、控氮肥、嚴格防止旺長,以利于西瓜坐瓜;瓜坐穩后及時加強肥水管理,以利西瓜膨大,爭取西瓜高產。此期注意防治蚜蟲,預防西瓜病毒病。

    5、6月底~7月上旬是秋延后大棚辣椒育苗的關鍵時期。此期育苗要注意遮蔭、防雨、嚴防病蟲害。多層覆蓋的延秋大棚辣椒可延遲到春節采收紅果,效益更好。

    6、定植大蔥。上年秋分或3~4月育的蔥苗,割麥后抓緊定植,在入伏前扎好根,以確保豐收。部分地區也有此期育大蔥苗的習慣。

    7、溫室大棚的利用。6月份溫室大棚蔬菜陸續拉秧,溫室大棚可作如下處理:①深翻曬地,熟化土壤。②拱架上覆蓋遮陽網并卷起棚膜通風,種植耐熱菠菜、香菜。③栽種小溝蔥或點種玉米,以改良土壤,對于有根結線蟲的田塊,此期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稍谇安缱魑锸斋@后,深翻30㎝以上,并起壟做畦,壟高30㎝,灌水至平畦,然后蓋地膜,扣嚴大棚升溫至40℃以上,保持10~20天,殺滅線蟲效果明顯。

    七月、節氣為小暑和大暑

    7月是多變的天氣,要做到旱能澆、澇能排。此期是露地菜花、甘藍及秋大棚番茄、辣椒、茄子育苗的關鍵時期。采用全保護育苗是保證育苗成功的必要條件,即用薄膜防雨、遮陽網遮蔭、防蟲網并做好防病工作。

    1、在7月上旬分期播種耐熱白菜,收獲期安排在國慶節、中秋節前后,此期一般價格都高。并從苗期開始預防病毒病、蚜蟲、菜青蟲等。

    2、繼續育好秋延后辣椒苗:6月底~7月20號為秋延后大棚辣椒的育苗期,溫室栽培的可適當推遲。苗齡一個月左右,11月初至春節上市。

    3、中原區域秋菜花、甘藍的最佳播期為7月上中旬。

    4、秋延后大棚番茄一般7月初育苗,8月中旬定植,畝栽3000株,10月中旬~12月中旬采收。近兩年,番茄黃化曲葉(TY)病毒病發生嚴重,該病一旦發生,往往造成大幅減產,甚至絕收。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苗期開始做好預防工作,采用遮陽網、棚膜防雨、防蟲網防蟲等“全保護”措施培育壯苗,嚴防煙粉虱傳毒。

    5、在7月上旬播種的露地秋黃瓜,此期必須選抗熱、高抗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的品種,直播后50天采收。此期種黃瓜為促進花芽分化,降低坐瓜節位,要在2~3葉期用乙烯利200ppm(用40%的乙烯利1ml兌水2㎏)或增瓜靈處理幼苗。

    6、在7月中旬~8月中旬開始種植胡蘿卜,品種選用根形周正美觀、三紅率高的優質高產品種。用“惡草酮”或“施田補”封閉除草,效果好。

    八月,節氣為立秋和處暑

    8月份仍炎熱多雨,生產上應躲前期高溫高濕,抓后期高產,搞好秋種。

    1、8月上旬仍可播種早秋白菜,可搶早上市。冬儲大白菜最佳播期在8月中下旬。

    2、秋延后大棚黃瓜在8月上旬播種,用乙烯利或增瓜靈處理幼苗,促進花芽分化。

    3、種好蘿卜。播期在8月上中旬。也可種早熟純白蘿卜品種,提前上市,產量更高。

    4、8月底可播耐熱早菠菜,出苗后一個月即可上市。

    5、溫室一大茬番茄的最佳育苗期是8月中下旬,苗齡1個月左右,可從春節前一直采收到第二年6月份。此期仍要嚴防病害,特別要預防TY(黃化曲葉)病毒,培育壯苗。

    6、定值芹菜。立秋后露地芹菜即可定值,大棚、溫室栽培的可延遲到8月下旬或9月上旬定值。

    7、抓緊種好露地西葫蘆。8月下旬采用全保護育秋西葫蘆苗,或直播西葫蘆,定值一個月即可采收。目前棉花產區的棉套秋西葫蘆是一個好茬口,有些年份效益很好。

    九月,節氣為白露和秋分

    要抓住有利時機,管好田間秋菜,抓好冬播及保護地蔬菜育苗工作。

    1、 育好洋蔥,大蔥苗。豫北在“白露”前后育洋蔥苗,南部地區可延遲到9月中下旬;大蔥在秋分前后育苗。

    2、 種植速生葉菜。如上海青、香菜、油麥菜等。

    3、 越冬一大茬黃瓜嫁接育苗。嫁接期為9月20~10月15日前后,不能過早育苗。

    4、 此期溫室越冬茬番茄、辣椒、茄子可以繼續育苗,苗齡40~45天,于10月中旬5~6片葉時定值于溫室。

    5、 秋播大白菜定苗、補苗。對葉叢生長過旺的蘿卜、胡蘿卜進行化控,可在9月下旬用0.1%的矮壯素或100~150ppm的多效唑噴灑1~2次,控制地上部葉從旺長,使養分轉移至根部,以防形成大纓小蘿卜。

    6、 用“可汗+吡蟲啉”防治秋大棚番茄、辣椒等蔬菜上的白粉虱等。

    十月、節氣為寒露和霜降

    我省北部月平均氣溫已降至15℃左右,10月底已開始下霜,喜溫蔬菜進入收獲末期,耐寒、半耐寒蔬菜進入生長旺盛季節,菜田的農事活動重點轉入保護地。

    1、10月上旬育越冬花菜和甘藍苗,苗齡30~35天,定植后地膜覆蓋越冬。

    2、10月上中旬日光溫室一大茬西葫蘆開始育苗,苗齡15~20天。越冬一大茬西葫蘆也是效益很好的一種栽培方式,像黃瓜一樣吊蔓栽培,單株可結瓜30個左右,畝效益高可達3萬元左右。

    3、抓緊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果菜類幼苗的定植工作。熏棚消毒:可用45%的白菌清煙劑每畝0.75㎏、百蟲凈煙劑1㎏,封閉熏棚1~3天,放風排氣后,定植番茄、茄子、辣椒、黃瓜等越冬一大茬蔬菜苗,底肥要施足,密度要適宜。以10月10日前定植完畢為最佳,因為定植晚氣溫下降,緩苗期長,影響苗子的健壯生長,對產量影響較大。草苫外蓋一層防雨膜,可起到較好的防寒保溫作用。

    4、日光溫室、大小棚秋延后栽培的蔬菜,本月中旬均要扣膜,防早霜為害,下旬溫室要上草苫,扣膜后注意放風,防止高溫出現徒長苗。露地西芹扣小拱棚加蓋草苫,可延期收獲1~2個月。

    5、此期是大棚番茄、辣椒果實膨大的關鍵時期,大棚秋延后番茄、辣椒要及時打頂,促進果實膨大。番茄在10月上旬留三、四穗果平頂;辣椒10月中旬后的花全部摘去并摘心,去除空枝,減少養分無效消耗,促進商品果形成。同時,繼續用“可汗+吡蟲啉”防治秋大棚中的白粉虱、煙粉虱。

    6、大蔥培土:進入10月份大蔥生長速度加快,為增加“蔥白”的長度、提高大蔥的品質,對溝蔥進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高度不少于10㎝,注意不要壓住心葉。

    7、加強蘿卜、白菜中后期管理:10月份蘿卜生長進入肉質根快速膨大期,大白菜進入包心盛期,此時應加強水肥管理,并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以獲得高產。

    8、10月底~11月份定植洋蔥:洋蔥苗達到4~5片葉、莖粗0.5㎝左右時達到定植標準,畦面噴施“割地草”后鋪地膜,畝栽2.2~2.6萬株。

    9、部分區域的早春大棚、陽畦等多層覆蓋的辣椒、茄子開始冷棚育苗。

    10、本月初播種小麥,可在小麥預留帶內間作套種蔬菜,提倡糧、棉、菜、瓜套種。打算麥瓜或麥椒套種的,在種麥時留下的預留帶進行中耕施肥,并可間作套種生長期短的菠菜、蒜苗、黃心菜、黑油菜等耐寒蔬菜。

    十一月份,節氣為立冬和小雪

    露地種植的喜溫蔬菜已經結束,對半耐寒的蔬菜來說要抓住時機,做好收獲前的管理;而耐寒蔬菜,如果面積不夠仍可補種;對溫室來說要及時栽種,加強防寒防凍工作。

    1、做好露地喜溫蔬菜如番茄、黃瓜、辣椒、茄子、土豆等的拉秧清園工作。

    2、11月上旬地膜覆蓋定植作越冬栽培的菜花苗和洋蔥苗。

    3、抓緊栽好大棚西芹:大棚秋延后番茄、黃瓜拉秧后,抓緊定植立秋露地培育的芹菜苗。本芹畝栽3萬株,西芹畝栽1.5萬株,翌年3月上中旬收獲。然后定植黃瓜、辣椒等,不影響大棚主茬果菜類種植。

    4、做好蘿卜、白菜、大蔥的收儲工作,蘿卜11月上中旬、白菜和大蔥下旬收獲。豫南區域種植露地越冬的冬白菜,要做好嚴冬條件下的保溫防凍工作。

    5、加強越冬溫室一大茬蔬菜的防寒保溫工作,大棚延秋辣椒要及時上二膜或草苫。

    6、做好大棚多層覆蓋番茄、辣椒的育苗工作,10月份來不及冷床育苗的,可在溫室中繼續育苗。

    7、麥田預留行內種菠菜或定植冬甘藍,也可套種菜花或洋蔥等。冬甘藍4月份收獲,不耽誤種早熟西瓜;春菜花5月收獲;洋蔥5月底~6月初收獲。

    8、立夏育苗、立秋栽的芹菜,立冬前后要及時收獲防止受凍。

    十二月,節氣為大雪和冬至

    外界已進入寒冷的冬季,但溫室中卻春意盎然。12月份的工作集中在溫室和育苗棚中。

    1、培育明春早熟覆蓋栽培的茄果秧苗。12月上旬利用溫室、溫床育番茄、茄子、辣椒苗,苗齡90~100天,于3月上中旬現大蕾時定植到大、中拱棚內。

    2、早熟甘藍、菜花苗于12月中下旬在拱棚內或陽畦內播種育苗。

    3、保護地延后西芹、秋延后大棚辣椒要加強防寒保溫工作,并注意病害預防,防止疫病發生;秋大棚番茄采收青果貯存,供應元旦市場,采收前噴灑殺菌劑防爛果。

    4、日光溫室管理進入以防寒保溫為主的階段,要遲揭苫、早蓋苫、少放風,但必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5346133須天天堅持多見光、短時間放風換氣排濕。黃瓜、茄子、辣椒可在35℃時放風,28℃合風口,20℃蓋苫;番茄、西葫蘆30℃放風,23℃合風口,17℃蓋苫。盡量少澆水(或澆溫井水),澆暗水,最好在晴天進行,澆水后排濕,防止棚內濕度過大。

    5、露地越冬菜如越冬甘藍、菜花及洋蔥等,要及時澆封凍水防寒。

    二十四節氣歌什么意思?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于記憶我國古時歷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36133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二十四節氣歌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6]  。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太陽到了北邊太陽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歸線)。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太陽到了南邊太陽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歸線)。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引發的對人生思考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于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署、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16562現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秋: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立夏:夏季的開始.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立秋:秋季的開始.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秋分:晝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開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小寒:氣候開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于金色軟于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省盆地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盆地繼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別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墑,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川西高原山地仍處于干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光陰易逝,季節催人,"一年之計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備耕都應抓緊進行,爭取今年勝過往年.

      驚蟄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省盆地東部和涼山州南部,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盆地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省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盆地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種,其余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于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后要勤于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驚蟄時節,春光明媚,萬象更新.通過細致觀察,積累物候知識,對于因地制宜地安排農事活動是會有幫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于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后,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我省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盆地北部多為13℃至15℃,盆地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寧河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時至清明,盆地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川西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后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況并非如此.特別是盆地西部,常處于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盆地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4 月是涼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御.

      谷雨

      俗話說:"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谷雨節氣就有這樣的涵義.

      谷雨時節的四川盆地,"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盆地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盆地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盆地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我省盆地東部這時雨水較豐,常年4月下旬雨量約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場大雨一般出現在這段時間,對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長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區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減輕干旱影響.川西高原山地,仍處于干季,降水量一般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現機會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清",這種夜雨晝晴天氣,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獲是頗為適宜的.

      立夏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并不一致.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于22℃為夏季的標準,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剛跨進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還處于"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時節;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 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可謂夏日炎炎了.《易緯》有立夏"電見"之說.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電見"無須等到立夏.

      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積栽插的需水關鍵期,大雨來臨的早遲和雨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此時如不下較大的雨,那些無水灌溉的農田就無法梨耙栽秧.據氣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大雨開始期,盆地東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東南部為100至200毫米, 西北部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

      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獲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獲物生芽、霉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小滿

      二十四節氣大多可以顧名思義,但是小滿卻有些令人費解.原來,小滿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四川盆地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因為"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盆地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系;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來臨又較遲,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姍姍而來,最晚甚至可遲至7月.加之常年小滿節氣雨量不多,平均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滿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為嚴重.俗話說:"蓄水如蓄糧","保水如保糧".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進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樹造林外,特別需要注意抓好頭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現的連續陰雨天氣,對小春作物收曬的影響.川西高原山地區,這時多已進入雨季,作物生長旺盛,欣欣向榮.

      芒種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

      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夏至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

      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之時.

      過了夏至,我省盆地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盆地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盆地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盆地西部6 月下旬出現大范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小暑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最高氣溫高于35 ℃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于盆地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后,盆地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省盆地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后,我省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大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盆地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前后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因為較高的氣溫有利于大春作物揚花灌漿,但是氣溫過高,農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明顯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熱、水都處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為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條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澇.盆地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出現,不僅會*光熱優勢的發揮,還會加劇伏旱對大春作物的不利影響,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還應該根據盆地東部的氣候特點,改進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趨利避害.

      燠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潔凈芬芳的享受.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贊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機勃勃的盛夏,正孕育著豐收.

      立秋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系起來.可見,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由于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按照氣候學上以候(5天)平均氣溫在10℃至22℃之間為春、 秋的標準,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于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對于地處中*帶的四川盆地來說,常年8月暑氣猶重.氣候資料統計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進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的高原和高山地區,說不上秋季什么時間開始.

      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節孕穗,棉花裂鈴吐絮,絲毫不可放松田間管理;中稻、夏玉米進入灌漿成熟階段,要提防冰雹、大風、暴雨的危害.盆地東部和西部,應該分別繼續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時令雖仍屬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

      處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我省盆地處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于盆地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氣溫高于30℃、盆地東部高于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地農牧業生產不利.我省盆地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盆地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

      白露

      露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

      我省盆地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盆地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候(5天)平均氣溫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序開始進入秋季.

      盆地秋雨多出現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最多,盆地中部相對較少."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前后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與此相應,盆地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到冬季.

      白露時節的上述氣候特點,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曬,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的說法.充分認識白露氣候特點,并且采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緊蓄水,特別是盆地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后又一個雨量較多的節氣,更不要錯過良好時機.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節變化的節氣.秋分這天,太陽位于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四川盆地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

      秋分以后,我省雨量明顯減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現;不過,降雨日數卻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陰雨連綿,夜雨率也較高.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名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氣候特色.

      我省盆地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墑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土壤墑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這時,我省各地氣溫繼續下降.盆地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盆地秋色迥然不同.

      常年寒露期間,盆地雨量亦日趨減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我省盆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征是:濕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但是,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量.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氣預報,搶晴天收獲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濕害,提高播種質量.在高原地區,寒露前后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之一,積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業生產,應該注意預防.

      人們將歡慶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

      霜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

      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并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霜降過后,我省盆地開始大量收挖紅苕.若收挖過早,苕塊尚未充分膨大,就會影響產量;但收挖過遲,有可能遭受早霜凍危害,苕塊受凍變質,不耐貯藏,故適時挖苕很重要.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一樹樹芙蓉盛開,把富饒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艷麗.

      立冬

      說到"冬",自然就會聯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現在,人們常以凜冽北風,寒冷的霜雪,作為冬天的象征.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氣候學上,不固定以"立冬"這天作為各地冬季的開始,而是以氣溫來劃分季節,即候(5天)平均氣溫低于10℃為冬季,這樣就比較節合當時的物候景觀.

      立冬時節的我省盆地,仍處于"三秋"繁忙時期,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綿雨業已結束.氣候條件適宜于油菜移栽.生長期較短而春性較強的小麥也要抓播種,因為立冬后期多有強冷空氣侵襲,氣溫常有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氣溫低,出苗緩慢,分孽不足,就會影響產量.紅苕在日平均氣溫低于15℃時,生長已漸趨停止,應該及時收獲.盆地西北部個別年份立冬曾出現過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凍害.高原地區這時已是干季,濕度迅減,風速漸增,對森林火險必須高度警惕.

      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小雪節氣,四川盆地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因為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剎減了寒潮的嚴威,致使盆地"冬暖"顯著.全年降雪日數多在5天以下,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機會極少,即使隆冬時節,也難得觀賞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層氣溫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積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爾雖見天空"紛紛揚揚",卻不見地上"碎瓊亂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開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數可達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區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小雪期間,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見初霜,要預防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甘、阿兩州北部,最低氣溫多在零下15℃左右,應該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

      "大雪"表明這時降雪開始大起來了.四川盆地冬季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約高2℃至4℃,雨量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1、2月份;地面積雪三、五年難見到一次.如果能夠目睹大地白雪皚塏,綠樹披銀飾玉,常是終身難忘的趣事.

      "瑞雪兆豐年",是我國廣為流傳的農諺.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松的積雪,象給小麥蓋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積雪慢慢融化后滲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

    根據二十四節氣歌,說說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立春:從字面意思上就是春天的開始。一年之計在于春,這時候是一年之中農活開始忙碌的時候,植物萬物復蘇萌動生長,農人們除雜草、屯肥料、清溝瀝水防漬,促進農作物生長。

    雨水:天氣逐漸變暖,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開始降雨且雨量增加。俗稱:雨水春雨貴如油,農作物此時在雨水的澆灌下迅猛生長,同時制定大春生產工作計劃。

    驚蟄:春雷始鳴,天氣晴朗氣候溫暖,喚醒地下的冬眠動物出土活動,樹木開始生根發芽,這時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時期,早稻準備育秧,植樹造林。

    春分:氣候溫暖的春季已經到來,晝夜時間等長。農人們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間肥水管理,翻犁冬閑田地,準備種子、化肥、農膜等農用生產物資,進入春耕備耕工作還有植樹造林,改善、保護生態環境,調節氣候。

    清明:天氣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是踏春的最好時節,郊外春游祭掃墳墓。全國都進入了農忙季節,早、中稻先后播種,小麥拔節,油菜揚花,田間管理不能放松。

    谷雨:降雨量多且時間較長,促使谷類作物迅速生長。農戶進入水稻育秧,早播玉米,春耕備耕。農彥有“大旱不過五月十三”之說,如果雨水至谷雨都不降雨或少降雨,則是干旱的征兆,提前做準備。

    立夏:夏季開始,新暑將至,一片欣欣向榮。由于中國地幅遼闊,地理氣候因素各異,因此立夏主要指黃河以南地區。春花作物進入黃熟階段,及時搶晴收割。江浙地區將進入雨季,梅雨汛期開始,要做好防汛準備,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e5a48de588b67a6431333431373231獲物生芽、霉爛,還要做好抗旱保苗工作。

    小滿:麥類作物籽粒開始飽滿還未成熟。農戶收割小春農作物,大面積播種大豆、玉米等大春作物,水稻栽插,開始進入農忙時節。

    芒種:夏熟夏播作物忙收忙種的季節,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緊張的夏收開始,同時又是夏種比較繁忙的季節,故芒種又稱“忙種”。到了芒種時節,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將會不高。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夏至:炎熱的夏季到來,我國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部分地區會出現干旱情況,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同時夏季蚊蟲鼠蟻活躍,需加強夏季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小暑:氣候以高溫少雨為主,氣候越來越熱,暑氣上升。面臨著梅汛和干旱的轉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時,農戶們加強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兩不誤。

    大暑:全年中最熱的時期,大部分地區炎炎盛暑。農戶抓好大春農作物中耕除草、田間肥水管理及病蟲害的預防與防治。喜溫農作物,生長速度之快達到頂峰。水肥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晚稻插秧應搶在立秋之前。

    立秋:涼爽秋季開始,炎熱的夏季慢慢退去,氣溫開始下降。晚稻需中耕除草,發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緊。棉花摘頂,促進秋棉發育。

    處暑:炎熱的夏天結束。晚稻正處于生長關鍵時期。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認真做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盆地這時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

    白露:氣溫下降明顯,天氣轉涼,綿雨開始,日照時間變短。積極采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另外要趁雨抓緊蓄水。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強后期的田間管理。做好蕎麥等晚秋作物的播種。

    秋分:標志進入秋高氣爽的秋季,俗稱“一場秋雨一場涼”,冷空氣來襲。農作物方面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棉花選種收花。冬小麥、油菜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同時要注意搶晴收曬,理墑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壤墑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寒露:氣溫降低,草木漸漸枯萎,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這時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適宜期,江北地區播種冬小麥。農業生產要搶晴天收獲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濕害,提高播種質量。

    霜降:天氣冷開始有霜。此時是大春作物的收割季節,在生產上應指導農戶適時收割,進而耕翻農田,播種小春作物,采用地膜覆蓋增溫,保證小春作物順利生長。

    立冬:冬季自此開始。氣候條件適宜于油菜移栽。生長期較短而春性較強的小麥也要抓播種,因為立冬后期多有強冷空氣侵襲,氣溫常有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氣溫低,出苗緩慢,分孽不足,就會影響產量。搞好晚稻的收曬。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掃尾工作。

    小雪:氣溫迅速下降,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進入下雪季節。預防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同時應該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降雪量增大,地面有積雪。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但也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冬至:冷空氣強盛,標志著寒冬將至,寒冷的冬天到來。農業生產上加強小春作物的中耕肥水管理工作,重點做好防凍。也是農閑季節,休閑中做農家肥的屯集工作。

    小寒:氣候寒冷,溫度低下。積肥、造肥,修水利掃尾,開始綠化植樹,清理改造魚塘。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農業生產活動活躍度明顯下降,主要以休整與來年耕種計劃做準備。

    24節氣人們各要做什么事?

      二十四節氣主要跟農業生產有關:

      立春:(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435652.4)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22℃為春天,根據這一標準,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春季也提早來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對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華南各地入春最早。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3~4℃,降雨量20~30毫米國。麥田清溝瀝水防漬。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

      冬去春來,氣溫回升,濕度增大,江南一帶,雨日和雨量都有明顯增加,確也名符其實。但是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變化無常。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時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溝排水,加強油菜的田間管理。

      驚蟄:(3.5)

      天氣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滬);驚蟄聞雷聲,全月雨轟轟(浙、魯)

      驚蟄滴幾點,九九倒回轉(甘)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9℃,降水量30~40毫米。麥田要加強肥水管理,看墑(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經驗判斷方法俗稱田間驗墑,將土壤墑情分為5種類型,即汪水、黑墑、黃墑、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澆灌拔節肥、拔節水。油菜施苔肥。早稻準備育秧,植樹造林。

      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時間幾乎等長。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8~12℃,降水量40~60毫米。長江兩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種催芽,開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頭搶睛播種。繼續管好小麥、油菜和做好植樹造林,改善、保護生態環境產,調節氣候。

      清明:(4.5)

      我國黃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氣清新明潔,宜于踏青。從氣候上分析,氣溫進一步回升,如受暖氣團控制,遇上暖好天氣,江、浙、滬、皖最高氣溫可升至25℃以上,當遭到較強冷空氣影響時,最低氣溫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還寒仍是這個節氣的主要特征。從降雨來看,本節氣內點雨未下有之,節氣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氣溫可達12~15℃。大江南北都進入了農忙季節,早、中稻先后播種,小麥拔節,油菜揚花,田間管理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種。

      谷雨:(4.20)

      清明過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長,但是,有的年份此時滴水不下,甚至從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現春旱,這對農業生產影響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節;春播作物播種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證出苗率高。一般本節氣降雨量為70~80毫米,日平均氣溫14~18℃。此時,正是農村準備割麥、插秧、種棉的大忙季節。

      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但根據氣象學劃分,候溫(5日為一候)高于22℃時為夏季的標準對照。此時,只有以南真正進入夏季。有的地區四季不明顯,如黑龍江省的愛琿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區根本沒有夏季。立夏節氣所反映的夏季開始主要是指黃河以南地區。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9~22℃,節氣降雨量為90~110毫米。春花作物進入黃熟階段,要及時搶晴收割。立夏過后浙江將進入雨季,梅雨汛期開始,要做好防汛準備。

      小滿:(5.20)

      “小滿”是指黃河流域麥類作物籽粒開始飽滿還未成熟,所以稱小滿。但是浙江此時春花作物籽粒已飽滿成熟,農村一派豐收繁忙景象。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在20~23℃,節氣降雨量為50~70毫米,與前后節氣相比降雨稍偏少。但華南地區卻先后進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搶晴收割。北方地區需加強麥田后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種:(6.5)

      芒是谷實尖端的細毛;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緊張的夏收開始了,同時又是夏種比較繁忙的季節,所以芒種又稱“忙種”。民間還流傳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天趕天,芒種刻趕刻”,“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3~25℃,節氣降雨量為50~90毫米。要抓緊早稻培育管理,及時耘田、烤田提高土溫,注意防治病蟲害。適時播種晚稻。

      夏至:(6.22)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長。北京白天有18小時。往后,白天開始慢慢變短。但此時不是最熱的時間,我國南北溫度相差很小,不過10℃。多數年份降雨量100超過毫米,日平均氣溫24~28℃。要不失時機加強夏季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小暑(7.7)

      “小暑不算熱,熱在數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風最強盛的時期,副熱帶高壓籠罩江南,正常的情況是高溫少雨為主要特色。日平均氣溫28~31℃,降雨量減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臨著梅汛和干旱的轉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時,要及時掌握氣象預報信息,加強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兩不誤。

      大暑:(7.22)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炎炎盛暑,這個節氣對全國都適用。從降雨量來看,北方雨季已經到來,降雨量增多。長江流域梅雨結束,伏旱抬頭,晴熱少雨。在華南此時東南季風帶來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較多,本節氣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氣溫27~31℃,是全年最高的時段。喜溫作物,行長速度之快達到了頂峰。水肥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晚稻插秧應搶在立秋之前。

      立秋:(8.7)

      黃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個半月左右,長江流域要推遲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江南仍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大地上積蓄的熱量,一時尚不能散盡,所以還有秋老虎的暑熱。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現。日平均氣溫29~27℃,開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勻。對晚稻要中耕除草,發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緊。棉花摘頂,促進秋桃(棉)發育。

      處暑:(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熱不減,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之說,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27℃;冷暖空氣又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相遇,進入秋雨期,選題為80~120毫米。這時晚稻正處于生長關鍵時期。

      白露:(9.7)

      全國各地氣溫下降加快,天氣轉涼爽,“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隨著季風轉換,日照漸短,強度變弱,冷空氣開始向南活動,全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連我國西南地區日平均氣溫也降到22℃以下,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強后期的田間管理。

      秋分:(9.23)

      太陽直射點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從氣候學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后,北方冷空氣活動日趨活躍,有時一場西北風便可吹盡夏暑迎來秋涼。按常年規律,江、浙、滬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國東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黃河下游地區9月中旬入秋,華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會有秋涼的感覺。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棉花選種收花。冬小麥、油菜做好播種前的準備。

      寒露:(10.8)

      此時,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冷的高氣壓控制,雨季結束,經常晴空萬里,日暖夜涼,日溫差大,有利晚稻結實。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6~19℃,降雨量繼續減少,約15~30毫米。寒露節氣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適宜期,江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

      霜降:(10.23)

      從黃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現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氣非常吻合,全國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東北的長春,在秋分時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廣州,通常霜是罕見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見初霜。此時,長江中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強油菜、田園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資金積累工作也要盡早落實。

      立冬:(11.7)

      黃河中下游開始結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與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長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遲半個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猶著棉,終年多半是寒天”;在廣州至南寧北回歸線附近冬無幾日;海南省長夏無冬。所以立冬這個節氣不適用于全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曬。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掃尾工作。

      小雪:(11.22)

      由于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黃河流域在小雪節氣,一般開始下雪。就全國而言,長江流域平均情況2月中下旬降雪;東北地區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終年不見雪的。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

      此時,地上有了積雪,黃河中下游地區,各地12月的積雪日數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冬至:(12.22)

      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陽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晝漸長?!斑^了冬長一針,過了年長一線”。此時,北方冷空氣強盛,標志著寒冬將至,最冷的時節來臨。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小寒:(1.6)

      氣候變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變化外,人類活動的深度、廣度、力度以及大氣環流異常、火山噴發塵煙等諸多因素,影響了氣候固有的周期化變化規律。致使過去連續出現14年的暖冬現象。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

      大寒:(1.21)

      此時在“數九寒天”,實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再往后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農事活動:積肥、造肥,冬修水利掃尾,開始綠化植樹,清理改造魚塘。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冬至祝福語 冬至節氣的農事活動,積肥造肥大好時機 它們也蓋保暖被?大雪節氣來臨,農作物開啟加蓋防寒模式 冬至有哪些常用補冬藥膳處方,養生滋補不可馬虎? 冬至養生四寶指的是什么? 養生之道 二十四節氣的大雪吃什么東西最好,別說我沒告訴你! 大雪南北方吃什么? 大雪節氣的傳統美食推薦,簡單搭配出養生保健功效 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大雪時節農活不能放松 寒從腳下起!大雪節氣養生這幾點需要注意 大雪養生吃二白,喝三水,助你少生病更健康! 最冷也最要命的時候來了!大雪養生堅持五個“三” 二十四節氣小雪簡介 立冬養生菜譜 立冬來襲,你想知道的立冬美食和習俗都在這! 立冬食譜,“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立冬進補要吃藕,只有溫暖沒有“丑”! 立冬吃羊肉 立冬吃蘿卜 大雪前后油菜進入越冬期,采取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冬至,不管你是南方北方,這5種食物一定要吃! 顛覆三觀!這些記憶中的冬至美食竟然變樣了! 冬至餃子皮沒用完咋辦?這樣做簡直好吃得不得了 吃貨看過來!這里有你熟悉的小雪美食嗎? 小雪節氣就這樣吃吧, 傳統美食美味又健康 大寒時教你這十道熱菜暖心暖胃! 看到冬筍、年糕與酥鍋,就知道大寒到了! 只用記住“六字訣”,年年芒種不害??! 腸胃不好的人適合吃什么? 芒種艾灸,6大穴位“拯救”精氣神 大寒吃什么水果容易消化? 芒種節氣飲食養生知識:益氣養脾怎么吃 芒種前后怎么養生? 芒種寶寶吃什么?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小滿是祛濕最重要的節氣! 為什么說“小滿”是二十四節氣里養生最困難的一個? 小滿后濕氣最易纏身,六個濕氣信號務必引起注意! 今日小滿,防邪濕要多吃這些“苦”! 小滿起濕疹?桑葚蜜膏簡直是拯救濕氣的法寶??!
    Top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_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_大陆国产国语对白视频_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